创新BMW X7 × UCCA系列对话丨张有待:创造分享的多元魅力

尤洋

创新BMW X7 × UCCA系列对话主持人

UCCA副馆长

张有待

本期嘉宾

著名DJ、音乐文化推广者

张有待的唱片收藏。

音乐最大的三个魅力就是影响、发现和分享。

艺术由私人变得公众,本身即是值得把玩和思考的过程:艺术品如何走入公众视野?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艺术家的个人创作转换为大众所接收到的文化现象?对这种传播和分享本身加以考究同样富有趣味。创新BMW X7乐于充当分享者,这次带来的两位艺术工作者对话,就是和读者们分享关于“分享”本身的乐趣与启发。

生活中的不同平台会连接起不同的人:比如通过艺术、音乐、驾驶……在相同的兴趣面前,人们得以卸下职场中的身份,寻找精神的自足和解放。而相比于视觉艺术,声音的艺术往往有着更为广阔的赏鉴空间——在驾驶中无法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但可以通过电台去聆听音乐和广播。你在做节目的过程中,会预设听众所处的空间属性吗?如何用声音去激发听众的兴趣?

张有待:因为从小喜欢电影,我在大学选择了戏剧文学作为专业。但后来听到摇滚乐的时候,我便开始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因为我发现在一首短短的歌里,可以包含所有我喜爱的艺术形式:包括文学、戏剧、诗歌……一首歌可以营造一种氛围、情绪,或者讲述一个故事——很多三五分钟的歌曲也可以表达出很宏大的叙事,这就是音乐的奇特之处。甚至还可以通过音乐家、唱片封面等视觉方面的形象使音乐的呈现更为立体。

当我开始做电台节目的时候,这份工作可以让我去创造一个心理层面的“空间”,让很多人介入其中,却不需要相见。电台不同于电视或视频节目,它最大的魅力就是想象力。听众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去收听。同时在聆听的时候,主持人播放的音乐仿佛就在你的身体里边,是离你最近的。他是让你感到最可信赖的一个人,有时候他可能就是你自己。当我在做节目的时候,我感到自己可以运用想象力做任何想做的事,成为任何想成为的人——在那一刻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我就在空气中。

张有待     

我还曾给直播间里的麦克风起过名字,每次主持节目的时候仿佛就在跟它说话,所以它可能是预设的一个听众,但我预设的是一个单独的对象。在一个小时的节目中,播放的音乐和我介绍的音乐故事可以组成受众的体验。或者说,这是我为听众创造的一件作品、导演的一部电影。

张有待工作照。

尤洋:很多人从你的节目中受益——不仅获得愉悦,也分享给周围的朋友,令音乐史中的典故和传说在听众各自的圈层中再次转播。比如我和友人在旅途中开车时,就曾在听你节目的时候引发即席的讨论。那么在你看来,该如何去描述“分享”?

张有待:对我来说,音乐有三个最大的魅力,其中第一个就是分享——当音乐与你喜欢或者相爱的人分享时,它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第二个是发现——你永远可以在音乐中不断地发现新的声音,或者从已知的声音里再去发现新的声音;第三是影响——所有的音乐都能够听出它受影响的渊源,好的音乐也会继续去影响其他人。音乐之间可以互相影响,音乐家之间可以互相影响,同时音乐可以受到其他艺术门类的影响,并且影响到其他艺术类别。所以音乐最大的三个魅力就是影响、发现和分享。

尤洋:来美术馆参观的大多数观众都会认为“艺术”是指向视觉的,如绘画、雕塑等。而实际上,艺术的发展和同时代的媒介发展息息相关——在上世纪60年代,随着电视机的普及,艺术家也开始采用影像作为创作媒介,影像中的声音自然也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随后又出现了一批专注于使用声音表达观念的艺术家……作为音乐领域的专家,你觉得声音艺术和视觉艺术相比,有哪些特性?

张有待   

对我来说,好的音乐往往是有画面感的——好的音乐家是用音符来作画。而听到不好的音乐,眼前会是一片漆黑,没有任何画面和联想。同时,一件好的绘画作品也会让我在它面前驻足的时候听到声音——有时是大自然的声音,有时会听到音乐。

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1942-1943,布面油画。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有待:20世纪初的抽象绘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同时代爵士音乐的影响。而很多音乐家也都尝试创作绘画——比如鲍勃·迪伦(Bob Dylan)、琼尼·米切尔(Joni Mitchell)等——他们的绘画作品也和音乐作品同样出色。甚至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也尝试过用画笔来表达他的想法。有种说法还将Miles Davis比作爵士乐领域中的毕加索,而且他也创作过一首献给毕加索的作品——《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对于很多伟大的音乐家来说,他们的音乐理念已经超越了音符的概念。比方说约翰·凯奇(John Cage)、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比如布莱恩·伊诺(Brain Eno)、坂本龙一……他们都是在用声音进行创作,已经超越了音乐的领域。

鲍勃·迪伦唱片封面上的自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尤洋:你在不久前邀请了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到访北京。他是一位具有多元化身份的创作者,对中国的艺术界和文化领域都影响很大。那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定义身份?身份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便于识别的表皮,还是束缚我们创造力的枷锁?

张有待:像坂本龙一这样的音乐家,就是典型的在不同领域当中都很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也很难定义他在某一个领域的成就。他近年的音乐创作已经不是简单地写旋律、做合声,而是用声音,甚至是我们周围的环境音或噪音在创作艺术作品。他会通过一些声音的装置来表达对生命、世界、自然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坂本龙一有一张专辑叫做《BTTB》,意思即“Back to the Basic”——他永远能回到生命和生活最本质的根源上,将一切化繁为简。他所追求的艺术的极致就是“Less is More”。

张有待   

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少地把音乐家当作艺术家去看待,能够把音乐本身当作艺术创作的音乐家也越来越少。所以我想,也许这就是坂本龙一这样的艺术家被爱戴和尊重的原因吧。

坂本龙一与朱哲琴等音乐人在有待的九霄俱乐部现场即兴表演,2018。

创新BMW X7对分享说:

有时候,艺术品的魅力并不仅仅来自于其本身。借助分享,我们的乐趣与艺术家的乐趣重叠、交融,艺术品被重新谱写、感知和解读,流动的气息沉淀成醇厚的气质。从两位艺术工作者的对话中,我们就能勾勒出这样一幅关于分享的充满勃勃生机的画卷。创新BMW X7一向以分享为荣,超大空间的设计理念和Bowers&Wilkins钻石环绕音响系统都是为分享而生。无论是空间还是音乐,创新BMW X7都是分享一切美好体验与感知的最佳平台。

关于创新BMW X7 × UCCA系列对话

创新BMW X7 × UCCA系列对话关注并探讨将新媒体平台拓展为艺术空间的方式。

美术馆本身是具体的空间,策展人和艺术家的任务是去创造空间,于是当今的众多项目正在将美术馆外的空间转化为艺术现场。不同空间对不同人群产生的张力各不相同,新媒体平台作为开放知识共享的重要渠道,是否可以通过艺术观点的交换而成为一个数字化的艺术现场?

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5位不同社会身份的嘉宾参与此项实践,由UCCA副馆长尤洋主持,试图创造一个充满张力的线上艺术空间。

阅读原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Lunar | 12月 30, 2018

YeeHoO英氏 | 「YeeHoO洗护」会员日暖心登场!参与活动免费领!

宝宝弄脏时,如何擦掉娇嫩肌肤上的污渍?帮宝宝洗澡,怎么洗对肌肤刺激性最小?宝宝衣物又该如何保养和洗涤?这些都与成长健康息息相关。

这些思考,成为一个全新产品线诞生的契机。我们决定从完全崭新的角度,再次诠释YeeHoO英氏的呵护之道。因此推出YeeHoO洗护。

作为一个跨界合作的产品线,我们携手国际顶尖洗护品牌共同研发。从纺织到洗护,跨度并不算小。但通过彼此之间技术和经验的互补,一系列为宝宝肌肤健康带来特别呵护的洗护新品由此诞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意识到守护初生肌并不是一场“阵地战”,而是不断变化的“运动战”。在千万种无法预知的情况下,必须想方设法真正有效地保护宝宝。而当我们将成长的日常拆分为一个个场景后,便有了答案。

洗澡时如何做到温和不涩眼?

不少宝宝抗拒洗澡,因为不喜欢水和泡沫进眼睛时的难受感。为了让宝宝爱上澡澡,YeeHoO洗护带来“氨基酸泡泡”。   

它的氨基酸洁净配方专为宝宝研发,温和洁净不涩眼,洗后也不会感到紧绷。挤出丰富泡沫,好玩又省量,一瓶搞定宝宝洗澡和洗头!泡沫严选成分,不含硅油,用起来更安心。

洗衣时如何干净又健康?

宝宝洗干净了,但宝宝的衣物却不一定。奶渍、便便渍…没有一样好对付。用力过猛,又担心宝宝的衣物经不起折腾,还怕影响宝宝健康。

植物酵素就是我们的妙招。YeeHoO Baby婴儿洗衣皂蕴含三重酵素洁净成分,轻松去除奶渍、便便渍。还特别添加了不伤手的芦荟提取物,不伤手的同时更加可以保持衣服柔软,手洗不伤衣,细心呵护周到。当然,洗衣皂里绝不含荧光剂。宝宝安心穿,用嘴啃咬也不怕。

干燥时如何拒绝“苹果脸”

初生肌是最水嫩的,同时也是最需要保湿的。因为它实在太容易受到伤害,尤其像这种干燥寒冷天气。

YeeHoO Baby 婴儿多效霜富含五大保湿成分,质地温和,零酒精添加,不含水杨酸。用它来为宝宝四季保湿,同时还有舒缓修护的作用,绝对是妈妈的安心之选。

弄脏时用什么帮宝宝擦干净?

不少妈妈都爱用湿巾。但总担心湿巾容易繁殖细菌,比不上干燥棉柔巾随抽随用,方便实用。

有见及此,YeeHoO Baby湿巾包装采用加强密封设计,反复开合都能有效避免外界脏物进入湿巾内部。每一次使用都如同打开一包新湿巾一样,安全安心。

针对不同部位,YeeHoO Baby 湿巾还分为手口湿巾柔护湿巾。手口湿巾添加可食用木糖醇精华,通过经口毒性测试,安全放心。柔护湿巾富含维生素E。里面的植物精华能有效保护宝宝皮脂膜。

不难看出,上面每一个场景,都基于我们对婴幼儿成长的深度了解。初生肌要面临的问题虽然百千样,但只要把握好每一个关键点,妈妈就可以放心。

而YeeHoO洗护带来的每一款产品都以国际尖端的洗护技术为支撑进行研发。在全新的领域,YeeHoO英氏仍然严守品牌对初生肌的呵护承诺。

阅读原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Lunar | 12月 6, 2018

中国私企贷款政策开放标志着私募股权并购基金迈入了“黄金时代”

Derek Sulger, a partner in Chinese buyout firm Lunar Capital, believes that companies targeted by private equity firms stand to benefit from levering up to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This month, the China Banking and Insurance Regulatory Commission has set a minimum target for banks’ new corporate loans to private companies at 50 per cent over the next three years. Some industry players say in China, a general lack of longer term bank financing for private companies has discouraged private equity sponsors from using borrowed funds to finance buyouts. This is in contrast to the view in more matured markets, where the use of debt to finance a buyout is viewed as conducive to higher return.

Sulger said private equity investors could potentially also see greater return from their portfolio companies during the fund’s holding period, as these portfolio companies take loans to transform their businesses and expand market share.

“Some of our portfolio companies do need some incremental increase in leverage. As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of these companies, we can ensure that the leverage is used for the best interests of our fund’s limited partners,” said Sulger.

Lunar Capital has made seven buyouts in China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with a general focus on the consumer sector. The fund’s limited partners include university endowments and pension funds in the US and Europe, as well as sovereign wealth funds and family offices outside China. With total assets of more than US$500 million, Sulger said Lunar Capital is among the very few early movers in China’s buyout scene. Having raised their first fund in 2008, Lunar Capital’s latest fund IV, which raised US$300 million in late 2017, is currently investing.

With many of the entrepreneurs behind China’s 2.5 million private companies approaching retirement age, Lunar Capital sees itself as a potential successorto help founders transform their businesses in the highly digitalised environment of Chinese consumer sector. In one example, he said the new management at Chinese infant apparel brand Yeehoo has successfully converted the means of payment at its retail outlets to using third party payment networks such as Alipay and WeChat Pay. About 95 per cent of sales today are transacted on these platforms, up from just 2 per cent when the business was acquired in 2012.

“We will stay very focused on the types of consumer brands we want to acquire in China. We can create a leader in some of the fragmented consumer sectors in the country,” Jerry Mao, a partner in Lunar Capital, said. Lunar Capital’s existing 15 portfolio companies manufacture and run consumer brands in infant apparel, snack foods, lifestyle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Growth in Chinese retail sales in October slowed to 8.6 per cent on year, the weakest rate since May and well below the forecast of a 9.2 per cent gain. Sulger remains sanguine on the domestic consumption outlook, saying the US-China trade war would make foreign brands more expensive than local ones.

 

*香港南华早报发布,2018年11月19日

Lunar | 11月 20, 2018

11月的首个周日,UCCA Gala 2018即将盛大开启!

UCCA当代艺术中心以“一个机构的重生”为主题,于2018年11月4日举办一年一度的盛大慈善晚宴——UCCA Gala 2018,与650多位各界友人及支持者共同庆祝UCCA贯彻“艺术改善生活”理念,推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文化交流的又一年。UCCA Gala 2018标志着UCCA正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过去的一年中,UCCA在新支持者与理事的帮助下全面转型,并经历了数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今年9月,UCCA在成立之初即建立的较完备的美术馆业务体系基础之上,取得北京尤伦斯美术馆资质,成为北京市文化局主管的民办非企业,成功转型为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机构;10月,UCCA正式成立公益性基金会,取得北京尤伦斯艺术基金会资质,得以继续探索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两项资质的支持下,UCCA将进一步深入开展服务大众的公益活动,同时致力于推动机构在专项学术研究、出版,以及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发展。

自2007年11月5日起,UCCA正式对公众开放;迄今为止,UCCA已呈现近160场展览,推出5000余场公共项目,迎接数百万观众与参与者,逐渐成长为中国最受喜爱的当代艺术文化机构之一。2018年1月,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携夫人到访UCCA。而在此前,UCCA已作为展示中国当代文化的窗口接待了多位国家领导人。今年7月,UCCA展开全面的建筑升级改造,其主体建筑由荷兰设计公司OMA重新设计,并将于2019年初以全新面貌呈现于公众面前。竣工后的UCCA将新增3000平方米面积,为展览、公共项目、学术研究、零售、办公及游客服务提供充足空间。10月,坐落于阿那亚社区北戴河黄金海岸的UCCA馆群新成员——由OPEN建筑事务所主持设计、隐于沙丘之下的UCCA沙丘美术馆正式开馆并呈现首展“后自然”。2018年,UCCA一如既往地推出众多精彩展览,其中,近年来最全面的徐冰回顾展“徐冰:思想与方法”成为UCCA成立11年以来参观人数最多的展览。

在即将举办的UCCA Gala 2018中,参与者们可以在支持和帮助UCCA实现美术馆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的同时,参与一场无与伦比的多重观感盛宴。本次Gala委任年轻艺术家何为(1986年出生于北京)担任创意总监一职,与他最新成立的跨文化、跨领域、跨媒介语境工作室“咀嚼间”共同为Gala设计涵盖表演、动画以及沉浸式体验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创意方案,这也秉承了UCCA将年轻中国艺术家呈现于国际舞台的核心精神。何为从“一个机构的重生”的主题延伸联想至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著名母题“柳暗花明”,并以沉浸式饮食剧场的形式,通过“逢桃”“春雨”“子夜”“破晓”和“晨沐”五幕展开整场晚宴的叙事。田园中一日的轮回间,每位到场嘉宾作为整场剧目的参演者,将在“桃源中人”的引导下参与到Gala的各个精彩环节中。

阅读原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Lunar | 11月 1, 2018

云月控股执行合伙人宋斌:中国资本市场要把股权融资与投资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来支持与发展

资本市场的初心就是资本市场是为实体经济发展而服务的,而不是独立存在于整个产业经济之外。中国资本市场继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发现和检讨还有哪些政策、市场、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和阻碍,用市场化的方法解决市场的问题。”7月8日,云月控股执行合伙人、中国/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执行副会长宋斌在以“探寻开放与监管新范式”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财富论坛上如此表示。

微信图片_20180708234147

云月控股执行合伙人、中国/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执行副会长宋斌

以下为宋斌发言实录:

我们今天面临的是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二是企业最为需要什么金融支持。根据云月控股在中国十年股权投资控股并购的成功经验,以及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十年的行业服务实践,可以准确回答这两个迫切重要的问题。

我们从投资银行业务和政府经济管理的角度,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三十来年时间虽然还有点短,但是内容非常丰富,有些深刻经验教训的过程。这条路走到今天,我们应该深刻地总结与反思,深刻地重新理解,继续强化市场定位,就是不忘初心,这个初心就是资本市场是为实体经济发展而服务的,而不是独立存在于整个产业经济之外。资本市场是证券市场、权益市场、期货市场的结合,不单纯是一个金融业的市场,实际上还是实体企业在其上整合和腾挪的平台。中国资本市场继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发现和检讨还有哪些政策、市场、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和阻碍,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条条框框,往前再走一步又一步,用市场化的方法解决市场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开放,金融服务业要大胆开放,金融投资业要稳步、准确、适时、适度开放,在股权投资方面,做更多更大的开放,特别是大力促进中国与各国的双向开放,这些开放安排对中国资本市场和支持产业发展大有好处。

如何更好满足企业对于融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需求,我认为今天应该走产融结合的道路,特别是在企业融资过程中,还要更多融智,还要融资源,包括对各方面资金、资本、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竞争优势,协同持续发展。同时在中国资本市场发育还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要把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与投资,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来支持和发展,重点支持专业化市场化的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如此可以实打实支持企业走向更好的产业科技金融合作发展方向,形成资本接力的产业链、服务链和市场链。

今天国际政治经济动荡,资本市场风高浪急,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当前国内国外的巨大压力和复杂状况,必须充分发挥金融行业资本市场的动力和助力作用,做好产业转型,促进消费升级,实现增强国力造福国民的目标。谢谢大家。

Lunar | 7月 9, 2018

云月合伙人出席第五届全球投资并购峰会:产融跨境双向联通的股权投资并购战略创新

2018年4月25日,晨哨集团、中国股权基金投资协会、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球投资并购峰会及专题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跨境投资并购相关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政府领导、商业领袖,围绕“大买手新动能:跨境跨界与共建共享”主题进行了系列演讲和圆桌讨论。

云月控股(Lunar)执行合伙人、中国/北京股权基金投资协会执行副会长宋斌应邀出席开幕式,发表题为《产融跨境双向联通的股权投资并购战略创新》的开场主题演讲,共为2017《中资海外并购十佳大买手》等系列金哨奖获奖机构颁奖,并联袂主持4月26日《LP多元化与PE二级市场启动》专题闭门论坛。

 

产融跨境双向联通的股权投资并购战略创新

–宋斌在第五届全球投资并购峰会上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自企业界、投资界、金融界、并购界的各路专家精英,大家早上好!

首先感谢峰会组委会的盛情邀请,很高兴与大家一起交流产业跨境,产融结合,股权投资并购战略创新问题。

一切都是风云际会,因缘相聚,这次峰会也是如此。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但是这次峰会举办的时空非同寻常,大有不同。中美贸易战,全球经济格局激烈振荡,夺尽世人眼球,激荡世人魂魄。阳春三月,太平洋吹来的却是一阵阵的冷风,甚至可能带来暴风骤雨,所以今天我们的讨论也绕不开这个重要影响因素。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变化本身,以及对于全球的经济发展,产业并购,股权投资,乃至人们如何看待这个真实的世界,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讲今天改变了,就不会再变回来了。所以我们今天的峰会,不仅要讲现实、战术、方法和传承问题,同时还需要研讨战略、未来、目标和创新问题。今天出席会议的都是成功的企业家、投资家、金融家,各行各业的专家,都是我的良师益友,期待后面听到您们的真知灼见。我先抛砖引玉,讲三个问题和观点。

第一个问题,我们讲并购。以并购为特征的金融投资和产业整合,如同一个透明的窗口,反映产业、企业乃至经济的状态和趋势,观察和研究并购活动,有利于企业家和投资家对经济、对经营,做出从战略上整体判断,战术上分类创新安排。并购是跨地域、跨行业、跨文化的整合,也是现代规模化企业发展的必选动作、必由之路,数量会越来越多,规模会越做越大,这是大趋势。这些年中国本土以及跨境并购发展非常迅速,到了今天出现一些新的形势和特征。

从国内看,产业需求的扩张,金融规范的引导,经济政策的鼓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并购的作用不仅仅是促进科技进步,同时也是持续扩大内需的必备手段。

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国际资本流动已成大势。虽然今日不同国家政策有所变化,市场出现波动,但相信都是一时的。调整完善后将形成新的格局,到时候将有更多并购和发展的良机。

从并购分类看,金融并购,产业并购,技术并购,资源并购,以及管理并购、品牌并购,还有重要的人才并购等等,并购对象类型越来越广泛。

从并购分隔看,区域不同、市场不同、行业不同,标的和交易也有所不同。比如说欧洲美国是我们并购的传统区域,更多在先进制造业以及高科技领域。而“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更多是产业并购、资源并购和资产并购。而且我们注意到,并购的趋势和范围,在由制造业跨越到消费领域,并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我们还注意到,海外的企业目前对于中国企业并购兴趣也在增加,主要聚焦在产业的关联度和市场的互补性上。例如由于全球商品及资金流动,欧美企业更多关注是中国市场的相关联性,不仅欢迎我们并购,也想并购中国渠道的企业。而第三世界的企业,由于全球产业链的重新布局,也非常想收购中国的适用技术。

为了适应新一轮的全球化产业化布局,中国的产融结合并购,更需要围绕着核心扩能、邻近扩张、选择性扩张、学习型交易等不同目标,做好行业细分和区域细分,争取有利的并购时机和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将直接动手,也会与股权投资基金联手并购,重点发力在TMT、生物技术、金融科技、新特材料等新产业领域,以及与产业转型、消费升级密切相关的产业扩展领域,还有上下游跨国流动的系统化安排方面,实现有差别化的政策,差异化的战略,差异化的追赶。

因此我们展望未来,在前几年总量大、规模多、趋势好、交易需求旺盛的基础上,并购低谷的到来并不可怕,相信业务还会恢复更高峰,发展将更加迅猛。其原因在于传统金融脱媒,信息技术进步,还有资本杠杆推手,科研技术化,技术产业化,产业规模化,市场全球化,速度在加快,转化周期越来越短,涉及产业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扩大,更重要的因素是市场力量的大趋势。

第二个问题,股权投资作为并购活动重要引导与支撑力量,也是不可替代的,而且必须加强。

并购过程和成果需要体现在权益共享的层面上,特别是股权投资的落地上,根据并购需求的变化,做好股权投资战略和策略的创新。根据我们协会统计和调研的情况,可以对股权投资做个行业扫描。

中国的股权投资行业,在过去十年迅速发展,GP数量和资金总量不断增加,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扩大,投资功能、绩效和收益日益显著。但是具体分析,行业依然还有很多挖掘潜力和发展空间。

我们先看资金端,目前国内资金端虚胖,整个基金体量水分较大,LP市场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市场化的母基金依然方兴未艾,政府引导基金受到严格监管,整个基金总体量水分较大,有些政府出资、银行出资的不确定性在增大,市场化专业化的基金还不够壮大。因此如何适应日益成熟的投资者对资产配置的需求,是摆在专业LP和资产管理人面前最大的问题。

尤其是储蓄基金对接产业,还有较大的差距,直接融资大有不足。前几天央行有官员有篇文章,特别讲到了直接融资与股权投资,业内反应比较热烈。这个问题需要讲完整,特别要避免将直接融资简单地等同于资本市场,甚至于只是证券市场,也不能将股权投资混同于一般的金融投资交易。因此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形成正向机制,以阶梯性的资金传导形式,以母基金、家族办公室等专业机构为主体代表,将储蓄资金有序导引,通过股权投资支持实体经济。

同时这一轮扩大对外金融开放,也将有利于股权投资助力实体经济。我们加大开放金融服务的行业准入,反逼业界提升经营能力,但也多了分蛋糕的人。而加大外资投资进入金融市场,可能带来市场波动,但也反逼提高金融监管水平,这些或许是我们需付出的代价。但是我们引进外资股权投资,总体上有利于长期稳定资金进入我们实体经济,同时也应放开束缚,乃至鼓励民营资本在股权投资方面大有作为,这些都是对中国产业发展的重大激励和利好。

我们再看资产端,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已经成为主基调。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资金的头部效应日益凸显,支持科技创新,推进经济转型,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如何以股权投资基金的权益资本为杠杆,有效带动对企业更多投入,正是当前问题症结关键之所在。

我们再看投资机构,竞争加剧,开始分化。最近S基金就是二手份额转让基金非常热,也从侧面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以往基金投资存量的窘迫状态。人民币基金已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外币并购基金似乎很有潜力。产业资本投资力度在显著加大,产融结合需求更为明显迫切。交易性质的基金,特别是投机型基金,为创业发展和企业成长,未能带来大家所预期的所需资金背后的智慧思想和智能力量。优秀项目缺少,优秀资产不足,背后的原因是优秀的产业管理人少,创业家少,企业家少,产业金融家少,优秀的金融产业家更少。因此能够做到行业专注,运营深入,价值创造,资源整合的优秀资产管理人十分稀缺,对具有聚焦行业专业管理能力经验,特别是善于产融结合的金融产业家的需求,非常清晰和迫切。因此对产融结合的并购基金,要求团队组合,不仅要有投资家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行业专家、管理专家、市场品牌及营销专家的复合资源和能力,在价值发现的基础上,更需要强大的价值创造能力。

我们再来看投资策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并购投资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但是目前还是做少数股权的多,做控股投资的少。单纯的金融类股权投资,类似做个位数加法,而简单的产业类股权投资,更类似做十位数加法,而产融结合的并购基金做的是乘法。我们现在常规常见的股权投资,重在创业企业的引导与发掘,而并购基金重在成熟企业的产业转化与效益提升,所以在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和投资能力上,更需具备差异化的优势特长。

新时期的股权投资并购战略需要创新,主要表现在不再是简单的点对点投资,而是更多进行跳跃性的投资,拼图式投资,渐进式投资,链条式的投资,以及平台式投资和矩阵式投资,如此才能有利于企业与基金联盟、产业链、平台式的发展。

从国际股权投资的发展历史和云月控股(LUNAR)成功经验看,创新成就的并购基金,应该更加类似产业控股平台,但又是本着金融产业家的思维,运用金融杠杆和经营管理手段,坚持所专注行业和投资模式,通过深入运营,资源整合,更加灵活、更加进取、更加高效,也更加注重系统化持续提升所投企业价值。而且在跨境股权投资并购的策略上,也注重从用市场换技术,转变为资本粘技术,各方从利益互换,转变为利益互享,从资金一体化转变为资本一家人。

我们对跨境并购,特别是股权投资,应该充满信心。我们知道当前全世界面临是确定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是不确定性的确定性。不确定性体现的是由于贸易战和国别间经济过度激烈竞争,造成全球金融市场以及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包括并购活动的不确定性。但是全球市场的凝聚力,产业的向心力,都决定了市场自由竞争是全球经济的支撑力量,并购的功能是离不开的,股权投资基金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中国经济必定要向更高层次的质量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将不断趋于合理,全球经济也必须更加融合,所以大的方向不会改变,这是最大的确定性。

我们前面讲了产业并购,产融结合,跨境整合,股权投资等专业问题,但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与挑战,还需重视研究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文化人才的加速融合是未来竞争的焦点所在。

企业之争,离不开国家之争、制度之争、文化之争的大环境。世界的差异是必然的,但融合也是必然的。读历史,知大势,人类社会,文化信息互通,商品物力流通,战争不能隔绝,竞争就更不可能。开放经济,日益优化,封闭经济,必然退化,已经被中西历史所证明。即使我们看到一时冰封,春来依然绿波荡漾。我们作为中国企业界金融界的专业人士,更要苦练内功,巧借外力,专心致志做好自己的产业与投资。

从更高层次发展的角度看,并购并非完全为了竞争,并购各方不是零和游戏,相互之间的真诚互利交流与合作,可持续增长的共同发展,才能为人类为世界作出正能量的贡献。这是全球股权投资并购,以及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金标准、最高标准,也是最终标准。

相信我们中国人,有智慧、有胆略、有定力,能够站在更高层次,以更广阔的视野,关注更长周期,在人才、文化、思想,以及人心向背等方面,看待面向全球的大开放、大并购、大融合的战略问题,共同坚持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价值创造的精神,这是每位科学家、企业家、产业家、产融结合专家,以及各行各业专业精英,都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和人类责任。

按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广义并购的定义,应是实现人才、人文、人心的并购。其最高境界应是竞合、结合、融合、和合,世界大同。

最后祝愿峰会圆满成功,祝各位朋友吉祥安康。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Lunar | 4月 30, 2018

云月合伙人李一双榜题名中国投资“女神”

在3月8日“女神节”,云月合伙人李一女士双榜题名中国投资“女神”:

投资界/PE Daily:

中国投资界Top 40 投资女神

点此查看投资界完整名单

 

投资界是清科集团旗Zero2IPO下领先的中国股权投资行业门户网站。

清科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领先的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综合服务及投资机构,

主要业务涉及:领域内的信息资讯、研究咨询、会议论坛、投资银行服务、直接投资、母基金及财富管理。

 


 

投中网/ChinaVenture:

中国Top 100 创投女神

点此查看投中网完整名单

 

投中网是投中集团ChinaVenture旗下的创业投资门户网站,目前已成为中国投资行业内最受欢迎的资讯平台。

投中集团ChinaVenture是一家中国领先的投资市场信息咨询机构,专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投资机构、创业企业与投资银行等提供独立、专业的第三方信息咨询服务,

包括研究数据产品、咨询服务、行业媒体平台和会议服务。

 

Lunar | 3月 12, 2018

云月合伙人接受《国际融资》专访:何为最好的企业并购

编者按:最近《首都金融家》创刊号刊登《国际融资》杂志对云月控股(Lunar)执行合伙人、中国/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执行副会长宋斌先生的专访文章,现转载如下:

大力发展股权投资是中国现代金融体制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十几年的超常快速生长,中国股权投资基金行业迎来最好的转型发展时机,更需积极总结和借鉴国际产融结合企业并购经验,充分发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强国富民的作用。那么,完美的并购需要实现怎样的融合?联合国投资责任准则(PRI)如何影响投资机构的投资活动?在中国消费大升级时代,消费领域哪些行业存在巨大投资机会?消费领域的传统企业如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成功转型升级?在新一轮财富增长中,股权投资的机遇在哪儿?带着读者关注的诸多话题,《国际融资》杂志记者独家采访了云月控股(Lunar)执行合伙人、中国/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执行副会长宋斌先生。在长达两个小时的采访中,宋斌先生与我们分享了他的产融结合投资并购理念与经验,以及对股权投资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专访内容全文链接:《何为最好的企业并购》https://www.sohu.com/a/221749983_498851

 

人物素描

宋斌先生是全球知名并购基金云月控股(Lunar)的执行合伙人,同时也是中国\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执行副会长。他长期在大型企业集团、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外知名金融机构工作,从事企业经营、政府管理、投资银行、金融投资、财富管理及经济研究,拥有三十余年产融结合的专业经验和丰富成果。

宋斌先生年轻之时,著名的首钢是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他曾在首钢设计院、首钢机电公司、首钢集团总公司从事科研设计、产业研究和企业管理工作,见证并参与首钢改革发展的辉煌历程,以及中央支持、金融起步、海外并购、跨国经营、管理现代化等重要历史时刻及项目,进而专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与宏观经济政策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宋斌先生入选奉调新组建的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先后担任办公厅委主任办公室副主任、信息调研处处长等职务,在国务院综合经济部门的长期工作经历,更有利于从全视角多维度观察思考分析研究中国经济改革与产业发展问题,探索产融结合支持中国企业超速发展的路径。

机遇总是青睐有理想、有准备、有善缘之人,2001年宋斌先生受邀南下上海,回归产融结合知行合一最前沿,共同组建中国第一家产业资本控股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先后出任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及兼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董事,中银投资浙商产业基金首席运营官,TSF母基金总裁等职务,实现了从企业管理者成长为党政机关干部,进而向投资银行及金融投资专家的转变,再没有离开致力于产融结合事业的专业主线。现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每天怀以感恩求知之心,依然不断学习研究探索,欢喜往来于京华沪上、大江南北、粤港之间,为投资人服务、为企业出谋划策、为行业真情鼓与呼,为财智联动、产融结合、企业发展、实业强国,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Lunar | 2月 10, 2018

《经济学人》:未来中国的艺术教育

以下文章为《经济学人》对云月乐学平台旗下投资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教育报道

FIAMMETTA ROCCO | FEBRUARY/MARCH 2018

PHOTOGRAPHS  KANGKAN

 

 

IMAGINING A NEW CHINA

All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attic at the top of the Ullens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 (UCCA) in Beijing runs a long corridor that opens on to a series of small rooms. Not many of the visitors who flock to the UCCA’s main exhibition spaces downstairs, dressed in chunky trainers and taking selfies, ever make it up here. But the people who do are art lovers all the same. Just a different sort.

Bright sunshine floods in through the small windows set high up in the walls. A square table fills the room, its legs cut low enough for children to sit comfortably around it. There are eight of them, all aged under seven, and their heads are bowed in a dark circle of concentration.

Having run around outside collecting leaves, sticks and tree bark, the children are trying to make something of the different textures. They focus on the feel of the objects and how they change as you run your fingers around their contours. Unusually for China, the teacher offers little in the way of instruction. Instead, the children are encouraged to be curious, to use the raw materials they have collected and to talk among themselves about what they’re doing. They are learning creativity.

 


What these children absorb here may change their lives for ever.

What is taught will certainly transform the UCCA.


Minds set free 
Satisfied children leaving UCCA.
MAIN IMAGE Ji  Weitong shows off his work

 

Founded in late 2007 in the city’s 798 arts district by Guy Ullens, a rich Belgian art collector and patron who made his money out of Weight Watchers and sold a collection of Turner watercolours to get the project off the ground, UCCA is Beijing’s top contemporary art space. Its ​ exhibitions bring in 1m visitors a year.

By 2016, Ullens was 80 and thinking of selling. One potential purchaser was Chen Dongsheng, a prominent party man who is married to Mao’s grand-daughter and who, in 1996, founded a big insurance company that also plays around the edges of the art world. But Ullens, who was concerned about his legacy as an art lover and philanthropist, was persuaded that another group of investors would care more about the UCCA’s future as a not-for-profit.

Jerry Mao, a 35-year-old Shanghai entrepreneur, and his business partner Derek Sulger, a British-American financier who used to work for Goldman Sachs, set up a private equity firm, Lunar Capital, focusing on children’s clothing, babywear and healthy snacks and condiments – all investments aimed at prosperous Chinese parents who are willing to do almost anything to help their children get ahead. Contemporary art doesn’t look like an obvious fit for Lunar – until it is seen through Sulger’s and Mao’s eyes.

They believe that an unmet appetite for contemporary art, and especially for artistic education, creates a business opportunity. “The Chinese are very hungry for better and better education experiences,” says Sulger. The UCCA, they believe, is the only institution in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art world that comes anywhere close to being a consumer brand.

Key to this is Philip Tinari, the UCCAs 38-year-old American director. A Fulbright scholar at Peking University who moved to China just as the underground art movement of the 1980s and 1990s was becoming mainstream, Tinari found himself translating the catalogue for the 2002 Guangzho Triennial. He never looked back. Today, Tinari is one of those rare people in the art world who can speak knowledgeably to Chinese artists about what they’re working on and also make sense of the art world to people who know nothing about it.

Brushes at the ready
Inside an art class

 

Under its new ownership, the UCCA will be divided into a not-for-profit organisation and a commercial one. The first will continue to put on major exhibitions. One to look forward to this year is a retrospective of Xu Bing, a printmaker, calligrapher and installation artist who has taught many of the coming generation of Chinese artists. Xu, whose work came under government scrutiny after the 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 was one of the key artists featured in “Ink Art”, a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in 2014, but he has never had a retrospective in China.

On the commercial side, UCCA will have a retail arm (a “concept store that sells artsy things,” Tinari calls it) and develop special projects, such as one-off pop-up art events for property developers who want to use culture to give their shopping malls a bit of class. The biggest opportunity, though, may well be in education.

Chinese schools place heavy emphasis on memorising, not least because mastering Mandarin is so hard; it takes children six years to learn the 3,000-or-so characters you need to read a newspaper. In other subjects, such as history and geography, rote learning is also the norm. Not only does the government consider analysis and critical thinking dangerous qualities for Chinese children to develop, but the system is also heavily skewered towards exams. The competition to get into the best middle and high schools is fierce. Teenagers are made to cram for years for the gaokao, the competitiv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which tests Chinese, maths and English, leaving little time in the curriculum for exploring other ways of learning.

There are growing complaints – especially from entrepreneurs – that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encourages emulation rather than innovation. Jack Ma, the founder of Alibaba, China’s largest e-commerce company, has voiced such concerns. “If we are not innovative…if we are not creative enough it will be very difficult to survive in this century.” As the economy matures, manufacturing shrinks and services expand, these worries will grow.

Some parents who have reached the same conclusions as Ma are searching for ways out of the gaokao rut. Hundreds of mainstream schools now offer an 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Waldorf schools, inspired by the philosophy of Rudolf Steiner, are increasingly popular. It is the appetite for such alternatives that has created an opportunity for UCCA.

In the heyday of communism, Chinese parents who wanted their children to learn about art took them to Youth Palaces – Soviet-style community centres that promoted technical excellence by focusing on realist drawing, painting and sculpture. Even now, art teaching remains very traditional. “What we’re doing,” says Tinari, “is quite different. “It’s about using art to spark or inspire children by promoting a creative mindset, a creative mode of inquiry.” UCCA describes its curriculum as “promoting self-discovery and self-growth through art as a medium, allowing every child to experience the environments where they grow up, and to reflect on who they are as well as what path they will take within these environments.” Children explore the seasons, through courses “on the beauty of yellow in nature”, for example, or on sound art using birdsong.

Out of small acorns
Li Zan and Xie Li with their paintings

 

Most of the learning in the UCCA’s classes is being done by the children on their own – which, to some parents, can seem both confusing and unstructured. But despite such misgivings, the approach seems to be catching on. Parents report that their children are more talkative and more curious.

A year after the UCCA started its weekend art lessons and workshops, nearly 400 children are signed up every term. Sessions cost 245-380 yuan ($38-58) per hour, and parents have to pay 21,000 yuan upfront. Crucially for the UCCA’s cashflow, education is already bringing in nearly $1m a year.

The next big challenge is to try to expand the model beyond the UCCA’s own premises. Whether this means starting new schools of its own or developing textbooks and art materials remains to be seen. But the UCCA folk sense they’re onto something important. “As people become more affluent,” says Sulger, “they want to do things to promote creativity, something that might just help their kids become the next Steve Jobs.”

 

点此阅读原文

Lunar | 2月 5, 2018

融资中国2018资本年会暨颁奖盛典,云月力斩三大奖项

2018年2月2日晚,融资中国2018资本年会暨颁奖盛典在北京四季酒店顺利落下帷幕。云月控股(Lunar)执行合伙人宋斌应邀在北京参加融资中国2018(第七届)资本年会·有限合伙人暨财富管理峰会对话,并出席股权投资峰会及颁奖盛典。

颁奖典礼上,云月力斩三项大奖:

  1. “2017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Top 100” – 云月排名35
  2. “2017年中国十佳并购投资机构”
  3. “2017年中国十佳并购投资人物” – 云月管理合伙人,茅矛

点此查看完整获奖名单

 

云月合伙人宋斌在融资中国第七届资本年会上的发言实录

谢谢主持人和各位领导,云月Lunar本身是国际上从事投资并购的典型专业机构,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全球的金融资本,重点在中国及海外投资于相关产业,特别是专注于消费行业,专注于深度运营,专注于控股投资,同时专注于价值提升,这是在投资界比较有特色有特长的运作。云月的LP构成,既有全球著名的大学,也有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也有全球著名的家族办公室以及母基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做到第四期美元基金。最新一期基金很有意思,不仅投资机构数量在增加,同时出资金额也在增加,而且有的LP成倍增加新的投资,对未来有很好的预期,这都是对云月很大的鼓励。

从云月的经验看,我们作为一个GP,究竟应该做什么呢?具体专业方面的事情,大家讨论很多了,我换一个独特的角度讲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机构,必须能够担负起足够的责任。PE的GP思考投资的逻辑,寻找和判断项目的逻辑,首先要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如此才能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其次要有足够的企业责任感,因为投资一家企业,就要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要把企业困难解决掉,把潜力挖掘出来,把价值提升上来,实现最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第三要对投资者有足够的责任感,为回报投资者的信任,做到足够的价值创造,给予持续的价值提升。做为负责任的资产管理受托人,在实际投资运作中,应将投资者的收益目标放在首位,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能二者同步,这是循环因果关系。

关于如何看GP与LP的关系。第一个角度是GP希望LP怎么看自己?LP看GP的基础是看数据,但是所有的数据,包括以前的投资规模、投资收益、投资速度,都不能够完全决定和印证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因此需要一些更加必要、更加定性、更加深刻的判断。所以首先要看除了有闯劲之外,还有没有韧劲,就是有没有持续的发展能力。第二要看除了具有一般PE投资共性之外,还有没有个性,有没有很强的专注,是所谓的全能型基金,还是专注的行业型基金,这都决定它在未来能不能走得远、走得长。同时GP也希望LP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投资活动,需要与经济周期、产业周期、企业发展周期配合,在最佳的行业时点和时间窗口进行投资,所以能够长跑的PE,才是LP最想要关注和信任的。

第二个角度是GP希望与什么样的LP合作,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长期合作是两情相悦的结果,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纯粹为增值而投资的传统型LP,主要包括母基金和家族办公室,相对比较循规蹈矩;第二类是混合性金融机构,可以与GP有较强的互补作用。现在金融机构都在增强与客户的黏性、与企业的黏性、与企业家的黏性,在这个过程中,GP特别是可以深度运营、专注专业的GP,面对企业、产业以及相关消费者和科研机构,能够帮助自己所管理基金的出资人,也就是混合性金融机构LP,取得更大的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第三类是产业LP,在中国目前产业转型、消费升级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最需要PE及GP的专业性支持。但不是如同前期简单的白手套投行式的服务,而是能够以行业发展的逻辑,寻找发现优质的潜在的标的,投资、孵化、培育、提升,直至它能够与上市公司战略发展相匹配,与产业先进性相匹配,实现基金、项目与企业、产业的协同与合并。所以有前瞻性的上市公司和产业集团,应该拿出更多热情,更多资金,更多产业资源,与专业的PE合作,共同做大资产管理事业,引导和支持企业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更是进入新高度以,希望我们中国的LP对三个问题有新的认识:第一希望对于消费行业有更新的认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周期,消费将发挥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健康生命、品质生活,这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必需的提升,消费升级是下一个最大的金矿,所以LP对行业的选择,应该充分重视消费行业。第二希望对于控股投资有更深的认识。控股不是享受与权力,而是责任与权利,当然也是一种特殊的投资便利。因为只有控股性的投资,PE才有可能安排整个资源的调度,团队的组合,产业的发展,品牌的建设,以及选择最有利的退出时机等等,因此控股投资是先进的、积极的、持续的、能够保证更好的收益匹配风险的投资方式。第三希望对于产融结合、实业强国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作为专业PE投资来讲,我们在产融结合过程中,不应是简单地投钱,也不应是简单地投资单体企业,而应该是按照产业链的方式、产业集成的方式、产业平台的方式进行投资,如此可以形成持续增长动力和滚动发展能力,使得PE投资过程有所保障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关于融中集团

融中集团创建于2011年,是中国股权投资领域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通过旗下股权投资全媒体资讯平台、品牌活动、精准营销、财务顾问等业务,为企业、投资机构及各类中间机构供综合性专业服务。经过多年沉淀和积累,融中集团树立了专业的品牌形象,获得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公司将继续为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蓬勃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融资中国资本年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年,是资本市场上被广为认可的年度盛典。作为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年度盘点及预测的高规格盛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政府领导、业内专业投资人士、权威专家、企业精英将悉数到场,同时会议覆盖国际和国内主要财经媒体。是公司、机构建立品牌、提升公司形象的绝佳机会,也是接近目标市场、接触潜在客户的重要契机。会上同时颁布“融资中国年度最佳投资机构”榜单以及“融资中国年度最具投资价值企业”名单,以严谨公正的评选见证投资行业的发展,打造业内最具参考价值的投资风向标。

Lunar | 2月 3, 2018